合作案例
东营市东营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
东营区域地历史悠远长久。据对出土文物考证,早在 4000 年前, 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殷为薄姑国领地。周为齐地。秦属齐郡,西汉属千乘郡琅槐县、湿沃县,东汉属乐安国博昌县、湿沃县,三国时属魏国齐郡,西晋属广饶县、湿沃县,南北朝时属乐安郡广饶县、湿沃县,唐宋时属渤海郡千乘县、蒲台县,元明清三朝境域东部属乐安县、西部属蒲台、博兴县。民国年间,为广饶、蒲台、博兴三县交界之地。
战国时期,人们在此“伐薪煮海水为盐”,盐业生产已有一定规模。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大批移民自山西洪洞、直隶枣强迁移至此, 构成境内居民的主体。悠久的历史涤就绚丽多彩的地方民间文化。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是吕剧的发源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 时殿元等人将琴书《王小赶脚》由坐唱改为化妆演出,形成吕剧雏形, 慢慢地发展成为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大剧种,并跻身于国家地方戏曲艺术之林。
1940 年后,境域属抗日民主政府清河区行政专员公署。解放战争时期,境域属广饶县、蒲台县, 隶属渤海区清河专署。新中国成立后,境域隶属惠民专区。1961 年 4 月,东营村(今东营居委会)东打出的华北第 8 号探井首次获得日产8 吨的工业油流,拉开了华北石油会战的帷幕。1962 年 9 月 23 日, 营 2 井喷出当时全国日产原油最高555 吨的油流,“九二三厂”(胜利油田)诞生。
1982 年 11 月 10 日, 国务院以〔82〕国函字 249 号文件批准设置东营市东营区、牛庄区。1983 年 10 月 15 日东营市成立。1984 年 1 月 12 日,市辖东营区、牛庄区(东营区辖 42 个行政村,牛庄区辖 179 个行政村) 成立。1987 年 7 月 2 日东营、牛庄两区合并为东营区。建市后,选定沙营以东总面积约 100 平方公里的地区作为东营市中心城,称“东城”,市委、市政府设在东城。胜利油田机关所在的矿区城镇相应称“西城”,东城距西城 15 公里。区委、区政府驻东、西城之间东营区新区。
东营区是东营市中心区。1987 年辖辛店、胜利、六户、牛庄镇, 史口、油郭、西范、龙居乡,西城街道办事处,221 个行政村。1988 年 4 月撤销西城街道办事处,设立泰安路、海河路街道办事处。1991 年 3 月设立东城街道办事处,与胜利镇合署办公。1992 年 10 月,史口乡撤乡设镇。1995 年 3 月, 东城街道办事处与胜利镇分设。
2001 年 3 月, 乡镇街道规模调整,撤销油郭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史口镇;撤销西范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牛庄镇;撤销胜利镇, 设立胜利街道办事处;撤销辛店镇、海河路街道办事处、泰安路街道办事处,设立辛店街道办事处、黄河路街道办事处、文汇街道办事处。11 月撤销龙居乡,设立龙居镇。2003 年 11 月,成立胜园街道办事处。将史口镇北高、卢家、丁家、姜王、业基王、温家、东商、赵家 8 个村和黄河路街道办事处东现河、南田、西现河、王连、东升、陈家 6 个村(居),划入胜园街道办事处管辖。
2019 年 1 月 12 日,《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调整代管范围划转移交工作方案的通知》(东政字〔2019〕1 号), 东营区东城街道及 8 个社区、1 个村转居、38 个居委会,胜利街道及 4 个社区、26 个居委会、1 个行政村,六户镇 5 个行政村,黄河路街道广利港居委会划转移交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调整后,东营区辖 4 个镇、4 个街道办事处。
农林牧渔业稳步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15.81亿元,比上年增长 8.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8.61 亿元,比上年增长 9.9%。其中,农业产值 13.99 亿元, 增长 4.6% ;林业产值 0.77 亿元, 增长 0.9% ;牧业产值 9.36 亿元,增长 27.0% ;渔业产值 1.81 亿元,增长 2.9%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2.67 亿元,增长 6.8%。
农业生产稳中有增。粮食播种面积 37.09 万亩,比上年增长0.37%; 粮食总产量 13.20 万吨, 增长 1.8%。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7.92 万亩,增长 3.3%;夏粮总产量 7.29 万吨, 增长 4.1%; 秋粮播种面积 19.17 万亩,下降 2.2%;秋粮总产量 5.91 万吨, 下降 0.9%。完成造林、更新造林面积 78 公顷, 其中,人工造林面积 23 公顷,人工更新面积 55 公顷。森林抚育面积 800 公顷;零星植树 60 万株; 种苗花卉产业年度新增育苗面积1500 亩,全区育苗总面积达 1.8 万亩。
畜牧业生产总体稳定。肉蛋奶总产量 3.02 万吨,比上年下降13.4%。其中肉类总产量 1.87 万吨,增长 12.7%;奶类总产量 0.72 万吨, 下降 35.1%;禽蛋产量 0.41 万吨, 下降 41.3%。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 4809 吨,比上年增长3.7%;水产养殖面积 16095 亩,其中利用藕池开展“虾藕”“鱼藕” 混养约 8300 亩, 南美虾养殖面积2700 亩,鱼池 10000 亩(含水库)。
设施农业持续向好。全区年末设施农业个数 1440 个,比上年增长 2.3%; 设施种植培养面积 5185.1亩,增长 14.5%;设施蔬菜产量16942.55 吨,增长 19.1%;设施瓜果产量 4166.75 吨,增长 83.8%。
乡村振兴战略聚力攻坚。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 274 家、家庭农场数量达 326 家、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达 69 家,6 家经营主体列为全省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市级以上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达到 19 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 17 个, 创建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创建县”、省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省级“两全两高” 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改造城乡道路 354.1 公里,农村公路由“村村通”升级为“户户通”。高标准农田达到 20.9 万亩,城区集中供暖和管道燃气实现全覆盖,农村燃气实现“村村通”。
工业发展稳中向好。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 128.66亿元,比上年增长 1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5.8%。重点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94.7%, 医药制造业增长 6.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 202.1%,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 14.2%。全区 143 家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实现总产值 798.21 亿元,比上年增长 8.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 44.6%。
建筑业实力慢慢地加强。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55.92 亿元,比上年增长 9.7%。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 157.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7.6%。
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335.76 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为 63.2%。其中,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长 2.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6.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5.0%,教育增长18.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为 49.4%, 比上年下降 3.6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 136.2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7%。其中,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 44.75 亿元,增长5.2%。
旅游业稳步复苏。年末 A 级旅游景区 13 家,其中,4A 级景区3 家,3A 级景区 10 家。旅行社及分社 63 家,其中,5A 级旅行社 1 家,4A 级旅行社 1 家,3A 级旅行社 9 家。星级饭店 9 家,其中,五星级 2 家,四星级 2 家,三星级 5家。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3.3 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 510 万人次。
交通运输形势稳定。全年公路客运量 157.6 万人,比上年增长7.7%,公路客运周转量 42791 万人公里,增长 12.2%;公路货物运输量 782.6 万吨, 增长 16.0%, 货物运输周转量 158917.2 万吨公里, 增长 33.7%。年末等级公路通车里程 1000.1 公里( 包含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与专用公路),干线 公里(包含高速公路、国道、省道), 高速公路 23.28 公里, 国道 25.91 公里, 省道 49.80 公里, 县道 100.98 公里, 乡道 124.01 公里, 专用公路 126.07 公里, 村道长 550.05 公里。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 1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 52.7% ;第二产业投资提高9.8% ;第三产业投资提高 25.3%。“四新”经济投资占比 43.3%,较上年提高 0.7 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房地产开发投资 63.37 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商品房投资 56.62 亿元, 增长 42.2%。房屋施工面积 413.38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4.0%; 房屋竣工面积 129.04 万平方米,增长 460.1%;商品房销售面积 82.82 万平方米,增长17.6%。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年内 10 个省重点项目、32 个市重点项目、176 个区重点建设类项目已全部开工。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 232 个, 10 个项目纳入省重点盘子,32 个项目纳入市重点盘子。
外贸发展势头强劲。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 201 亿元,比上年增长66.8%;其中出口 50.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8%; 进口 150.3 亿元,比上年增长 99.9%。实际利用外资10273 万美元,是上年的 1.5 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1.4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其中, 税收收入 29.64 亿元, 增长 4.3%。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 71.5%。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 10.80 亿元, 下降 4.0% ;企业所得税 1.68 亿元,下降 24.2% ; 城市维护建设税 1.95 亿元,增长 12.0% ; 契 税 3.64 亿 元 , 下降 10.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38.95 亿 元 , 增 长 22.1% 。 其中,教育支出 10.11 亿元,增长12.3%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5.96 亿元,增长 4.9%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4.81 亿元,增长 10.3% ;卫生健康支出 3.02 亿元,增长 14.6%。
信贷规模保持稳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1224.07 亿元, 比年初增加 33.29 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 671.71 亿元,比年初增加9.43 亿元。全年保费收入 78.55 亿元, 比上年增长 4.6%。其中, 寿险保费收入60.29 亿元,增长 4.8%; 财险保费收入 18.26 亿元,增长3.9%。
创新平台建设平稳推进。年内新增院士工作站 1 家、新型研发机构 1 家。批准建设市级农业科学技术园区 1 家,新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 21 家,新备案市级科技公司孵化器 2 家、众创空间 4 家。全区现有院士工作站 6 家,市级以上科技公司孵化器 7 家、众创空间14 家。
科技型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年内 60 家企业备案高新技术企业, 净增 41 家,总数达到 121 家,通过率和新增数创新高;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 183 家,是上年的 1.4 倍,市级科技型企业备案122 家。
科技成果转化卓有成效。4 项专利项目分别获“2021 中国·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三等奖、优胜奖,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项目金奖、银奖,实现我区中国专利金奖的突破。发明专利授权量 618 件,比上年增长102.6%,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743 件,增长 39.7%。
新旧动能转换蹄疾步稳。纬达石油装备有限公司高端装备产业领域项目成功入选省重大产业攻关项目;山东海科控股有限公司入选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全区普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巩固率100%。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163.67%。全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 500 人,比上年增加 10人 ;毕业 50 人,比上年增加 2 人;在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 1.1 万人。全年参加夏季高考 2660 人, 比上年增加 54 人 ;参加春季高考194 人,比上年减少 5 人。
文化事业向好发展。区图书馆馆藏总量达到 93 万册,累计14 万余个,图书外借 30 万余册次,人流量 15 万人次。全年设立 12 处油田社区文化馆、8 处图书分馆,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新六艺” 公益培训,累计授课 14000 余人次。
组织开展庆祝中国成立 100 周年群众歌咏大会等庆祝活动共计1227 场。推进旅游富民工作。龙居镇成功入选省级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葡乡慢境”农文旅产业园、揽翠林墅分别荣获 2021 年度国家级创意农业园区、休闲度假社区称号,史口镇三里庄红色研学基地、红色刘营记忆馆、渤海区抗战烈士祠入选山东省 100 家红色研学基地名单。
体育事业提质升级。全年新增体育场地 12 个、12000 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3.23 平方米。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 100%,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 97.43%。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到390 家。其中, 医院 19 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8 家,卫生院 4 家,村卫生室 128 家,门诊部、个体诊所、卫生所、医务室 208 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 家,卫生监督机构 1 家,妇幼卫生机构 1 家。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 2186 张,其中,医院 1828 张,妇幼卫生机构 69 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82 张,卫生院107 张。持续做好核酸采样与检测。全区共有核酸检验测试采样点 12 处,核算检验测试实验室 4 家,累计接种疫苗 122.43 万剂次,实现应接尽接。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顺利创建为国家级中心,建成市级重点学科 1 个、县域省级重点专科1 个。
城市建设品质跃升。同步实施生态修复和河湖湿地连通工程,一体打造 20 平方公里耿井湿地,牛庄镇、史口镇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 龙居镇获评省级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试点区。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污染防治持续加力,市控及以上河流断面达到地表水 V 类标准, 空气优良率 72.9%,同比增加 2.7 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7μg/ 立方米,同比改善 17.8%,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4.32。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 16.67%, 死亡人数下降 33.33%。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居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5956 元,比上年增长 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7487 元, 增长7.6%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525 元,增长 10.6%。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34091 元, 比上年增长 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4958 元, 增长 7.1%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6862 元,增长11.8%。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 40.02平方米,其中,城镇、农村分别为39.11平方米和 58.08 平方米。
社会保障更加扎实。年末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 9.8 万人、20.22 万人。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 10.11 万人、0.98 万人,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 11.46 万人、9.17 万 人、10.69 万 人、6.43 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 2156.73 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225 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由 550 元提高至 580 元。全面落实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合同覆盖劳动者 3.96 万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 95% 以上。目前,我区已有 22 家医院、5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0 家诊所及 205 家药店实现个人账户“一卡通行”,参保群众可享受更方便快捷就医购药服务。现有医养结合机构 10 家、床位 1346 张,成立全市首个“医养健康产业协会”。聚焦老年人健康管理,新建 2 处安宁疗护服务机构,年内为 57987 名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健康查体,1 处社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燕雪英,女,汉族,1975年11月出生,籍贯/出生地山东广饶,1995年7月加入中国,1995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山东省委党校在职干部研究生班经管专业;全日制学历中专,山东省水产学校海水养殖专业) [1] 。现任东营区委副书记,东营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汝淮,汉族,1968年3月出生,山东垦利人,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89年3月加入中国,大学学历。
杜书亮,男,汉族,1968年10月出生,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人,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12月加入中国,大学学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BLG最差剧本出炉!接连淘汰LPL三队,一串三彻底让bin接班Faker
包办左路!24岁塔瓦雷斯5场5助坐稳主力,1500万身价买断费450万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三星首款可获6年更新的手机Galaxy A16 5G亮相,配备5000mAh电池
华为Mate70系列外观再次被确认:直角中框+居中Deco,重塑新视觉